东大首页
校历
地图
EN
导航
首页
校区概况
校区简介
组织架构
职能职责
校区单位
行政机构
驻区学院
科研机构
科学研究
创新平台
科研动态
产研合作
党群工作
基本情况
支部活动
学习资料
交流合作
国际交流
校企合作
校地合作
校区服务
下载中心
信息公开
联系我们
【测试数据】这个春天,我在东南大学等你!
新闻聚焦
查看更多>
2025-04-25
邱海波副校长带队进行江北校区五一节前校园安全检查
为切实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确保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校园安全稳定,4月24日,副校长邱海波带队在江北校区开展节前安全检查。江北校区管理委员会、医学与生命科学部、保卫处、总务处、学生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基本建设处及相关院系负责人共同参与检查工作。检查组重点对校园安全关键部位进行实地督查,先后深入学生宿舍区、在建工程施工现场、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汇川楼实验室、校区安全消防控制中心及供水泵房等重点区域,全面检查消防安全设施运行、实验室危化品管理、施工安全防护及后勤保障等。邱海波副校长在检查过程中强调,各单位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和红线意识,时刻紧绷安全之弦。要重点关注校园内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排查并整治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他要求各部门切实履行安全主体责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安全管理工作,全力保障节日期间校园安全稳定,为师生营造平安和谐的育人环境。
2025-04-02
校区开展春季校园安全系列行动 筑牢平安校园防线
2025-03-29
凝智聚力擘画医科平台新蓝图——医科平台建设协调会在江北校区召开
保卫处莅临江北校区指导春季安全大检查
2025-03-11
校党委书记左惟走访调研江北校区
2025-01-22
宣传加演练,建平安校园——江北校区开展反电诈宣传与防暴培训演练
2025-01-06
江北校区召开校区发展现场推进会议
2024-12-26
通知公告
查看更多>
2025-04
10
施工通知
江北校区于2025年4月15日至2025年6月1日开展雨污分流施工。施工区域:江北校区东区。承办单位:总务处,施工单位:南京崇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江苏城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施工带来的不便,请各位同学老师谅解,同时请各位同学老师注意安全,尽量远离施工区域!东南大学项目负责人电话:13805141634 朱老师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电话:17314898284 唐工
2025-03
25
施工通知
驻校区各单位:“医学与生命科学大楼”、“实验动物中心大楼”两个新建项目的试桩工程将于2025年3月26日至2025年4月10日进行。施工区域位于汇川楼北面的老停车场、操场南半部分、操场东侧篮球场,试打15个工程桩。施工区域将临时封闭管理,期间有工程机械出入,请各位老师同学注意安全:1.请勿进入施工区域;2.请勿将车辆停放在老停车场;3.注意大型车辆进出,请及时避让;4.试桩期间震动、噪音可能较大,为避免给实验带来干扰,请事先做好准备。因工程施工给大家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东南大学江北校区管理委员会二O二五年三月二十五日
2025-03
20
施工通知
驻校区各单位:因“医学与生命科学大楼”、“实验动物中心”新项目建设需要,定于2025年3月21日对东南大学江北校区医学与生命科学大楼及实验动物中心场地的树木进行移栽,施工单位:南京兴太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南京晟太园林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工期:2025年3月21日-2025年4月11日。移树范围:老停车场西侧道路东半片、老停车场北侧至操场、B座北沿至操场东边树林、操场西侧道路南半段。示意图如下:施工期间将占用部分道路,施工单位张拉安全警示带,施工过程中有安全人员看护,禁止非施工人员随意进出施工区域。请过往行人及车辆注意安全,不要进入施工区域。为避免意外刮碰,不要将车辆停放在老停车场以及老停车场西侧的主干道上。因工程施工给大家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东南大学江北校区管理委员会二O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
科研进展
查看更多>
东南大学姚红红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东大新闻网4月7日电】(通讯员 贾彦鹏)近日,东南大学医学院姚红红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发表了题为“Nose-to-Brain Delivery of Circular RNA SCMH1-Loaded Lipid Nanoparticles for Ischemic Stroke Therapy”(鼻-脑递送负载环状RNA circSCMH1的脂质纳米颗粒用于缺血性卒中治疗)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通过鼻内给药有效递送circSCMH1以修复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的创新治疗策略。研究可拉近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之间的关键差距,为临床应用核酸药物circSCMH治疗脑卒中患者铺平道路,有望造福更多脑卒中患者。姚红红团队此前确定了circSCMH1在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circSCMH1作为一种多靶点治疗剂,可通过降低FTO依赖性Plpp3 mRNA的m6A修饰作用,稳定Plpp3,促进神经可塑性、抑制胶质细胞活化和增强血管修复来促进神经恢复。团队还证明了circSCMH1在啮齿动物和非人灵长类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中可以显著改善感觉运动功能恢复。姚红红团队此前还开发了细胞外囊泡RVG-EV作为circRNA的非病毒载体。然而,高成本、复杂的制造和质量控制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脂质纳米颗粒(LNP)由于可规模化生产,有效的RNA封装和较低的全身免疫原性,可作为优越的RNA递送系统。circSCMH1经LNP包封后产生circSCMH1@LNP。本研究中,团队基于三种可电离脂质(SM-102、DLin-MC3-DMA、NT1-014B)分别制备LNP1、LNP2、LNP3。对比发现,基于SM 102的LNP1可作为递送环状RNA SCMH1的最优载体。嗅上皮中的嗅神经末梢与大脑中的嗅球相连,这种直接连接使嗅球成为鼻-脑药物递送的重要区域。作者证明经鼻给药后,circSCMH1@LNP1可通过嗅神经进入嗅球,然后分布到大脑其它区域。与静脉途径相比,经鼻给药增强了circSCMH1在脑中的分布,并减少了其在外周器官中的非特异性分布。在光血栓(PT)脑卒中模型小鼠中经鼻单次给予circSCMH1@LNP1,便可促进突触可塑性、血管修复、神经炎症缓解和髓鞘形成,显著改善卒中模型小鼠的感觉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该论文第一作者为东南大学医学院贾彦鹏副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徐廉,东南大学医学院姚红红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等项目资助。供稿:医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柴人杰教授团队与国内多所高校合作在《Cell Research》发表论文:发现GPCR成员LPHN2是平衡感觉受体之一
2025年2月18日,东南大学柴人杰教授团队联合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孙金鹏教授团队、于晓教授团队、山东大学易凡教授团队、浙江大学杨巍教授团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孙宇教授团队在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A force-sensitive adhesion GPCR is required for normal equilibrioception的研究论文。研究团队筛选并鉴定出粘附类G蛋白偶联受体LPHN2是重要的平衡感知受体,阐明了其在平衡感知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平衡觉是人类感知三维空间的核心感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活动的先决条件。著名神经科学家奥利弗·萨克斯曾说:“前庭系统是人类感知空间与重力的隐秘罗盘,一旦失灵,世界将倾覆”。平衡的维持依赖于神经系统整合来自视觉系统、前庭系统和本体感觉系统的信息(平衡三联系统),其中前庭系统感知头部及身体的空间位置和运动信息,是平衡觉产生的基础。前庭功能障碍可导致眩晕、平衡失调、精神症状等,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20世纪初,Robert Bárány因对前庭系统的开创性研究获得19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工作为现代前庭生理学奠定了基础。G蛋白偶联受体 (GPCR) 作为最大的膜蛋白家族,也可以作为重要的感觉受体参与调控多种生理过程,如视觉和嗅觉以及部分味觉。其中GPCR作为视觉受体和嗅觉受体的相关研究先后获得1967 年和2004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GPCR,尤其是粘附类GPCR可以直接感知机械力刺激,在很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研究团队于2012年开始探索GPCR是否也可能是听觉和平衡的受体。通过高通量筛选,从前庭毛细胞中筛选出至少5种具有机械敏感性的粘附类GPCR受体。团队使用基因敲除小鼠对受体进行平衡功能筛选,发现LPHN2基因缺陷小鼠发生前庭眼反射等平衡功能障碍。进一步利用免疫荧光组织铺片染色结合共聚焦层扫技术,发现LPHN2在80%的前庭毛细胞顶膜表达,而在纤毛层面并未发现其分布。研究团队制备了毛细胞特异性LPHN2敲除小鼠,发现小鼠的平衡功能受损,但其毛细胞形态及MET通道组分并无明显异常,提示LPHN2可能直接参与平衡感知调控。为研究LPHN2在前庭毛细胞的调控作用,研究团队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毛细胞的MET电生理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在Fluid jet机械刺激下, LPHN2基因敲除小鼠的毛细胞(或LPHN2特异性抑制剂处理的毛细胞)MET电流相较于对照组减少约45%。但LPHN2基因敲除并不影响顶连接Tip link介导的MET电流。使用BAPTA破坏纤毛的顶连接后,再次记录Fluid jet刺激引起的MET响应,发现LPHN2基因敲除或者施用特异性LPHN2拮抗剂,显著抑制正向MET(normal-polarity MET)电流。为探索LPHN2调控毛细胞MET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团队联合采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电生理等多项技术,发现LPHN2与TMC1在毛细胞的顶膜存在直接相互作用,LPHN2可直接偶联TMC1调控其离子孔道开放,将外界机械信号转化为毛细胞内电信号,并促进毛细胞的钙信号和神经递质(谷氨酸)分泌。综上所述,研究团队鉴定了一种在前庭毛细胞顶膜表达的机械敏感GPCR受体, 其通过与TMC1的形成功能偶联,调控一种不依赖于静纤毛顶连接的MET过程。本研究成果为平衡觉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全新见解,将GPCR纳入机械力感知的核心受体家族,并揭示了平衡感觉中的“双轨制”机械信号转导机制,为空间位置变化的精确感知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发现LPHN2和TMC1的功能偶联,建立了GPCR信号转导的新范式,为平衡障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潜在药物靶点。(生科院)
校区生活
查看更多>
校区光影
查看更多>